首页 > 正文

人民币成全球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:从贸易结算到全球融资新宠

发布时间:2025-04-14 来源:百家号

人民币 “逆袭”,跻身全球前三

在全球货币的激烈角逐中,人民币正强势 “出圈”,上演着一场令人瞩目的逆袭大戏。据最新数据显示,人民币已成功超越欧元,跃升为全球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 。这一突破性进展,犹如一颗投入国际金融湖面的巨石,激起千层浪,成为全球经济领域热议的焦点,更是人民币国际化征程中一座熠熠生辉的里程碑。

回首过往,在国际贸易融资的舞台上,美元和欧元长期占据着主导地位,人民币虽有参与,但份额相对有限。那时,中国企业在国际贸易融资中,常常受制于美元和欧元的汇率波动,不仅要承担高额的汇兑成本,还要应对复杂繁琐的手续。就拿大宗商品交易来说,长期以美元计价,中国作为全球数一数二的大宗商品进口大国,却在定价上缺乏足够的话语权,处处受到掣肘,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,面临着诸多不公平的待遇和挑战。

而如今,人民币成功跻身全球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,这一跨越性的转变意义非凡。从微观层面看,对于中国企业而言,这无疑是一场及时雨,赋予了他们在国际贸易中更多的自主权。企业可以更加灵活地选择以人民币进行结算和融资,有效规避了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,降低了汇兑成本,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,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轻装上阵,更具底气和优势。

从宏观层面来讲,人民币地位的提升,为国际货币体系注入了一股强劲的新活力,有力地推动了全球贸易融资格局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,打破了以往过度依赖单一货币的局面,让全球经济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。

数字背后的飞跃

人民币能在全球贸易融资领域取得如此耀眼的成绩,可不是一蹴而就的,每一个数字背后,都蕴含着无数的努力与突破。

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(SWIFT)数据显示,2024 年 8 月,人民币在全球贸易融资中的占比为 5.95% ,成功超越欧元,成为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 。这一数字与十年前相比,堪称天壤之别,那时人民币在此领域的份额还不足 1% ,而如今却实现了质的飞跃,其发展速度之快,令人惊叹。在跨境支付系统建设方面,截至 2024 年,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(CIPS)已经覆盖了 1484 家机构,处理金额达到了 123 万亿元,同比增长了 27% 。

这一高效的支付系统,犹如一条四通八达的金融高速公路,极大地提升了人民币跨境支付的效率,让人民币在国际交易中能够更加快速、便捷地流通,为人民币在贸易融资领域的崛起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。

再把目光投向债券市场,这同样是人民币大放异彩的舞台。2024 年外资金融机构和企业来华发行熊猫债接近 2000 亿元,同比增长 32% ,离岸人民币债券发行同比增长 150% ,发行规模呈现出爆发式增长。越来越多的国际金融机构和企业,纷纷选择在中国债券市场发行熊猫债,或者在离岸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。像德意志银行集团,就明确表示持续看好中国市场,特别是资本市场发展前景,计划保持常态化发行节奏,同步开拓熊猫债与点心债市场 。这些国际机构的积极参与,不仅为人民币债券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,也充分彰显了人民币在国际融资领域的强大吸引力。

熊猫债与离岸人民币债券的爆发式增长

熊猫债的 “吸金” 能力

2024 年,外资金融机构和企业来华发行熊猫债的规模接近 2000 亿元,同比增长 32% ,这一数字直观地展现出熊猫债强大的 “吸金” 能力,也彰显了国际金融市场对中国债券市场的高度认可。

国际金融机构积极投身熊猫债发行,背后有着多方面深层次的原因。中国庞大的经济规模和持续稳定的增长态势,使其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引擎,对国际资本有着天然的吸引力。就拿一些国际知名企业来说,像苹果公司,虽然没有直接发行熊猫债,但在中国市场的庞大业务布局,让他们看到了中国市场蕴含的无限潜力。众多国际金融机构也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商机,通过发行熊猫债,能够深度参与中国经济发展,分享经济增长带来的红利。

政策环境的持续优化,也为熊猫债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。近年来,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,不断简化发行流程,降低发行门槛,为境外机构发行熊猫债提供了极大的便利。在资金管理方面,允许发行人将境内募集资金汇往境外,也可留存境内使用,鼓励以人民币形式使用,极大地扩大了熊猫债募资的使用范围,让境外机构在资金使用上更加灵活自主。 这些政策的出台,就像是为熊猫债的发展按下了 “加速键”,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际金融机构纷纷入局。

离岸人民币债券的蓬勃发展

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同样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,2024 年发行同比增长 150% ,增速十分惊人。作为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资金池,香港在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,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优势。

香港金融市场高度开放,金融基础设施完善,拥有丰富的金融人才和成熟的金融运作体系,能够为离岸人民币债券的发行和交易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。在这里,发行人可以享受到高效便捷的发行流程,投资者也能获得丰富多样的投资选择,市场的流动性和活跃度都非常高。而且,香港背靠中国大陆,与内地经济联系紧密,能够充分利用内地经济发展的机遇,为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。

在全球经济格局不断变化的背景下,美元利率走高,发行人使用人民币进行债券融资可以享有成本优势,这一因素有力地推动了离岸人民币债券在香港的发行 。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在香港发行离岸人民币债券,为企业的发展筹集资金。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的繁荣发展,进一步丰富了人民币的投资渠道,增强了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力,吸引了更多国际投资者持有人民币资产,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添砖加瓦,成为人民币走向世界的重要桥梁。

人民币受青睐的背后因素

经济基本面的坚实支撑

中国经济,犹如一艘在全球经济海洋中稳健前行的巨轮,其稳定增长的态势、庞大的贸易规模以及不断攀升的国际地位,成为人民币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的强大底气。

近年来,尽管全球经济面临诸多不确定性,中国经济依然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增长速度。2024 年,中国 GDP 总量突破了 120 万亿元,同比增长 5.2% ,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大背景下,这样的成绩显得格外亮眼。这背后,是中国不断推动经济转型升级,加大科技创新投入,培育新兴产业的成果。

就拿新能源汽车产业来说,中国不仅在国内市场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,还积极开拓海外市场,比亚迪、蔚来等品牌的新能源汽车在国际市场上备受青睐。2024 年,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达到了 500 万辆,同比增长 75% ,成为中国外贸出口的新亮点。这些新兴产业的崛起,不仅为中国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,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创新能力,进一步提升了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认可度。

作为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国,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举足轻重。2024 年,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了 40 万亿元,占全球贸易总额的 15% ,与 230 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往来。庞大的贸易规模,使得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需求日益增加。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企业,为了降低汇率风险和交易成本,选择与中国企业以人民币进行结算。

在 “一带一路” 倡议的推动下,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合作不断深化,人民币在区域贸易中的使用范围也越来越广。截至 2024 年,中国与 “一带一路” 沿线国家的贸易额占中国外贸总额的 35% ,其中人民币结算的比例达到了 20% ,人民币正逐渐成为 “一带一路” 贸易的重要结算货币 。

金融开放政策的持续深化

为了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,中国在金融开放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,出台了一系列具有深远意义的政策举措,犹如一把把钥匙,打开了人民币走向世界的大门。

在完善人民币跨境使用制度安排方面,中国政府下足了功夫。2024 年,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《关于进一步便利跨境人民币业务的通知》,进一步简化了人民币跨境收付流程,扩大了人民币跨境使用范围,为境内外主体使用人民币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服务。在跨境贸易中,企业可以更加自由地选择以人民币进行结算,无需再像以往那样受到诸多限制。在跨境投资领域,中国也逐步放宽了对外资的限制,允许境外投资者更加便利地参与中国金融市场,投资人民币资产。

在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方面,中国更是成绩斐然。债券通、互换通等创新机制的建立,犹如搭建起了一座座连接中国与国际金融市场的桥梁。债券通自 2017 年开通以来,交易规模不断扩大,2024 年债券通交易总额达到了 10.4 万亿元,同比增长 4% 。通过债券通,境外投资者可以更加便捷地投资中国债券市场,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的红利。互换通的开通,也为境外投资者提供了更加有效的利率风险管理工具,进一步增强了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。自互换通开通以来,累计超过 70 家境外机构成为 “北向互换通” 投资者 ,越来越多的国际金融机构开始积极参与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。

这些金融开放政策的实施,极大地降低了投资门槛,让人民币资产在国际市场上更具吸引力。越来越多的国际金融机构和企业,看到了中国金融市场蕴含的巨大潜力,纷纷加大对人民币资产的配置力度。据统计,2024 年境外投资者持有中国债券规模达到了 4 万亿元,同比增长 15% ,人民币资产已成为全球投资者资产配置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
全球货币体系多元化的需求

在全球经济格局风云变幻的当下,各国对多元化货币体系的呼声日益高涨,这一趋势为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,使其成为国际市场上备受瞩目的重要选择。

近年来,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一家独大的局面逐渐受到挑战。美国长期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,导致美元信用下降,全球经济对美元的依赖也面临着诸多风险。特别是在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,美元的不稳定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,各国开始深刻认识到过度依赖单一货币的弊端。美国为了应对经济危机,大量增发美元,导致美元贬值,其他国家的外汇储备大幅缩水,国际贸易和投资也受到了严重影响。

在这样的背景下,各国纷纷寻求货币多元化,以降低对美元的依赖,增强自身经济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。人民币凭借着中国经济的强大实力、稳定的币值以及不断完善的金融市场,成为了众多国家的理想选择。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中使用人民币,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不断提升。

俄罗斯在与中国的贸易中,大量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,2024 年中俄贸易中人民币结算的比例达到了 50% 。越来越多的国家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,截至 2024 年,已有 7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央行或货币当局持有人民币外汇储备,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达到了 3% ,成为全球第五大储备货币。

人民币在全球贸易融资领域的崛起,以及熊猫债与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的蓬勃发展,绝非偶然,而是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、金融开放持续深化以及全球货币体系多元化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。展望未来,随着这些积极因素的持续发酵,人民币在国际金融舞台上必将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,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。

企业实战:人民币融资的优势

跨国企业案例分析

以德意志银行为例,其在 2024 年积极参与熊猫债与点心债市场,展现出对人民币融资的高度认可和积极布局。2024 年,德意志银行成功发行了多期熊猫债,累计发行金额达到数十亿元,同时在点心债市场也有所斩获,发行了多笔离岸人民币债券 。

德意志银行选择人民币融资,背后有着多方面的考量。从利率优势来看,与欧美市场相比,中国债券市场的利率相对稳定且具有一定吸引力。

在 2024 年,美国市场的利率波动较大,10 年期国债收益率在 3% - 5% 之间频繁波动 ,而同期中国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稳定在 2.7% 左右 ,这使得发行熊猫债的成本相对较低,能够为企业节省融资成本。汇率稳定性也是重要因素之一。人民币汇率在 2024 年保持了相对稳定的态势,对一篮子货币汇率指数基本稳定在 CFETS 人民币汇率指数 99 左右 ,有效降低了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。对于德意志银行这样的跨国企业来说,稳定的汇率环境有助于其更好地规划全球业务,避免因汇率大幅波动而导致的财务损失。

中小企业的新机遇

人民币融资的发展,也为中小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,让它们在跨境贸易和投资的舞台上,拥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强大的竞争力。

在传统的跨境贸易融资中,中小企业往往面临着融资成本高、融资流程繁琐等诸多难题。由于信用评级相对较低,中小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融资时,常常需要支付高额的利息,还要应对复杂的手续和漫长的审批周期。这不仅增加了企业的资金压力,也限制了企业的发展速度。而人民币融资的兴起,为中小企业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。

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推出了针对中小企业的人民币融资产品,这些产品具有利率低、审批快等优势,能够有效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,简化融资流程。一些银行推出的 “跨境人民币贸易融资贷”,专门为从事跨境贸易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,企业只需提供简单的贸易合同和相关单据,即可快速获得融资,融资利率相比传统外币融资降低了 2 - 3 个百分点 。

在跨境投资方面,人民币融资也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更多的便利。以往,中小企业在进行境外投资时,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和渠道,往往难以实现自己的投资计划。现在,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,中小企业可以更加便捷地使用人民币进行境外投资,降低了投资门槛和风险。一些中小企业通过发行离岸人民币债券,筹集到了足够的资金,成功实现了对海外优质资产的收购,拓展了国际市场,提升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。人民币融资就像是一场及时雨,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,让它们在国际经济舞台上能够更加自信地展翅翱翔 。

挑战与展望

现存挑战剖析

尽管人民币在国际舞台上取得了显著的进步,但在国际化进程中,仍然面临着诸多严峻的挑战,这些挑战犹如前行道路上的绊脚石,阻碍着人民币进一步迈向更高的国际地位。

资本项下开放仍存在一定限制,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人民币的国际流通性。目前,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还不能完全自由兑换,境外投资者在投资中国金融市场时,仍然面临着一些政策限制和审批程序,这使得他们在投资人民币资产时,往往会有所顾虑。在股票市场,境外投资者通过陆股通投资中国 A 股市场,虽然近年来额度不断扩大,但在投资范围和资金进出等方面,仍然受到一定的限制。这不仅影响了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,也限制了人民币在国际金融交易中的广泛应用,使得人民币难以在全球资本流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。

离岸人民币市场的流动性管理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。随着离岸人民币市场的不断发展,市场规模逐渐扩大,但与在岸市场相比,其流动性仍然相对不足。当市场出现波动时,离岸人民币的流动性问题就会凸显出来,可能导致汇率大幅波动,增加市场风险。在 2020 年疫情爆发初期,离岸人民币市场就出现了流动性紧张的情况,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大幅贬值,给市场带来了较大的冲击。离岸人民币市场的交易主体相对单一,主要集中在中资金融机构和部分国际金融机构,市场活跃度有待提高,这也不利于离岸人民币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 。

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体系中的地位,也有待进一步提升。虽然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(CIPS)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,但与国际上一些成熟的支付系统,如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(SWIFT)相比,在覆盖范围、交易效率和用户体验等方面,仍存在一定的差距。SWIFT 系统覆盖了全球 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 11000 多家金融机构 ,而 CIPS 系统的覆盖范围相对较窄,这使得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中的便捷性受到影响,限制了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范围。

未来发展展望

尽管面临着诸多挑战,但从长远来看,人民币在全球贸易融资和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前景依然十分广阔,充满了无限的潜力和机遇。专家普遍预测,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、金融开放的不断深化以及全球货币体系多元化进程的加速,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将稳步提升。未来,人民币有望在全球贸易融资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,成为国际结算和投资的主要货币之一。有机构预测,到 2030 年,人民币在全球贸易融资中的占比有望达到 10% 以上 ,在国际储备货币中的占比也将进一步提高,成为全球第三大储备货币 。

为了实现这一目标,人民币国际化需要沿着合理的路径稳步推进。中国将继续深化金融改革,逐步放宽资本项下的管制,提高人民币的可自由兑换程度,为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流通创造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。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,需要持续完善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建设,丰富离岸人民币金融产品和服务,吸引更多的国际投资者参与离岸人民币市场交易,提高市场的流动性和活跃度。还需进一步提升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的性能和覆盖范围,加强与国际支付体系的对接与合作,提高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中的效率和安全性 。

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,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,不仅有利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,也将为全球经济的稳定和繁荣做出重要贡献。未来,人民币有望成为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重要支柱,与美元、欧元等国际货币共同构建更加稳定、公平、多元化的全球货币新秩序,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,书写国际金融领域的崭新篇章 。

结语:人民币的未来之路

人民币成为全球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,国际金融机构踊跃参与熊猫债发行,这一系列成果意义非凡。它是中国经济实力与金融改革成效的有力见证,为中国企业 “走出去” 提供了坚实的金融支撑,也让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拥有了更重的话语权。对全球经济而言,人民币的崛起打破了传统货币格局,推动了国际货币体系向多元化、均衡化方向发展,为全球经济的稳定增添了新的保障 。

展望未来,人民币国际化的征程依然任重道远,但前景充满希望。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质量发展、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对外开放的持续扩大,人民币有望在国际金融舞台上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。让我们共同关注人民币的未来发展,见证它在国际经济领域书写更多的辉煌篇章 。

来源:百家号

【免责声明】信息来自网络,进行优化整理,仅作分享之用,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,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